令書迷們津津樂道的臺北誠品書店以其獨特的文化魅力和“24小時不打烊”的經(jīng)營模式吸引了眾多讀者,在臺灣一度刮起“半夜逛書店”的風潮。北京三聯(lián)韜奮書店也開始效仿“誠品”,從4月8日起,推出為期10天的“深夜書房”試營業(yè)活動,如果試營業(yè)順利,三聯(lián)韜奮書店將成為北京第一家24小時書店。
三聯(lián)書店深夜“不打烊”的消息傳出,很多擁躉大力擁護。他們認為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,早就該有一家通宵營業(yè)的書店了。而另外一些人卻表示擔憂,工作繁忙、互聯(lián)網(wǎng)歡娛的時代,有多少人有閑情跑到書店來挑燈夜讀呢?
大家的擔憂不無道理。臺灣誠品書店的模式能否在大陸復制還需時間檢驗。眾所周知,臺灣誠品書店以“知識無終點,讀書不打烊”的經(jīng)營理念深入人心,不僅迎合了許多夜貓子的習性,也讓行程緊湊的觀光客,利用深夜前去“朝圣”。單就書店層面來講,誠品經(jīng)營模式是以圖書為品牌,進行百貨式的經(jīng)營,它結合書店賣場和藝術文化,將展覽、畫廊、講座等文化藝術活動納入其中,讀者除了買書外,還可以買衣服、喝咖啡、吃飯、約會等。“誠品”這些年的品牌培育已使它成為臺灣人的一種生活方式,也成為外地觀光客來臺必訪的“景點”。這是大陸許多書店難以復制的。
從城市的文化氛圍和讀者角度來看,北京能夠到書店“夜讀”的讀者數(shù)量也令人擔憂。盡管很多人都知道讀書是一件陶冶性情之事,但對忙于工作、沉浸在便捷的網(wǎng)絡歡娛的人來說,沒有時間,沒有閑情妄談文化。龍應臺曾感慨:“文化來自逗留。”她曾在香港那個快節(jié)奏的城市里為找不到一個可以安靜看書的咖啡廳而犯愁,香港人平均每周工作48小時,大家都在趕路、談生意,忙得筋疲力竭,沒有時間逗留。在她看來,只有“逗”,才有思想的刺激、靈感的挑逗、能量的爆發(fā);只有“留”,才有沉淀、醞釀、培養(yǎng)。
總的說來,三聯(lián)書店創(chuàng)辦“深夜書房”的初衷和動機很好,但想成為真正的“不夜書店”,讀者必須培養(yǎng)起看書的雅致。同時,書店要以一種引導消費的方式包裝自己,進行多元文化和復合式經(jīng)營,比如引進國際一流的展覽、名人講座、電影賞析、音樂茶座等,讓晚上去書店逗留成為一種生活方式??傊?,只有提供一種“潤物細無聲”的獨特文化氛圍,讀者才能“隨風潛入夜”。